Search
1,285 results found
video:
Soneto de la Noche By Morten Lauridsen
【貳和唱】音樂會
時間 / 2015年6月28日
地點 / 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善廳
指揮 / 林志信
鋼琴 / 楊郁雯
Nocturnes By Morten Lauridsen
夜曲 莫頓‧勞律森
莫頓‧勞律森(Morten Lauridsen,1943─)是美國重要的當代作曲家,曾於1994至2001年擔任美國洛杉磯大師合唱團(Los Angeles Master Chorale)駐團作曲家,也在南加大音樂學院(USC Thornton School of Music)教授作... more【貳和唱】音樂會
時間 / 2015年6月28日
地點 / 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善廳
指揮 / 林志信
鋼琴 / 楊郁雯
Nocturnes By Morten Lauridsen
夜曲 莫頓‧勞律森
莫頓‧勞律森(Morten Lauridsen,1943─)是美國重要的當代作曲家,曾於1994至2001年擔任美國洛杉磯大師合唱團(Los Angeles Master Chorale)駐團作曲家,也在南加大音樂學院(USC Thornton School of Music)教授作曲長達30餘年,並於2007年獲得美國國家藝術獎(National Medal of Arts)。他的音樂呈現出古典保守傳統的特質,以簡單的樂曲結構來表現合唱人聲之美,而且在此簡單與純淨的結構中,流露著歌詞豐富的內涵,與如詩如畫般的美感。
《夜曲》是一套四首的聯篇合唱作品,主體的前三個樂章完成於2005年,第四樂章則於2008年加上,其主題與第一樂章相呼應,是為跋。不同於一般的連篇歌曲,這套夜曲的歌詞並非出自同一位作者的同一套詩作,而是分別來自三個不同國籍作者的作品:第一樂章與第四樂章是德國詩人萊納.瑪利亞.里爾克(Rainer Maria Rilke,1875-1926)的法文詩,第二樂章是智利詩人巴勃魯.聶魯達(Pablo Neruda, 1904-1973)所寫之情詩,第三樂章則取材自美國作家詹姆斯.魯弗斯.艾吉 (James Rufus Agee; 1909- 1955)的詩作。作曲家勞律森精準而巧妙地掌握了它們共同的特點:夜晚、浪漫的愛情、以及神秘主義的語彙,藉著豐富的和聲色彩,使得這幾首不同來源的詩作完美地結合成為一個整體。
2. Soneto de la Noche夜的詩篇
巴勃魯.聶魯達(Pablo Neruda, 1904-1973),是智利的外交官詩人--內夫塔利.里卡多.雷耶斯.巴索阿爾托(Neftali Ricardo Reyes Basoalto)的筆名,1971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這首詩選自他1959年的作品「愛的14行詩一百首」(Cien Sonetos de Amor)的第89首,為一首纏綿的西班牙情歌。它的格式屬於歐洲14行詩,第一段4行,第二段4行,第三段3行 ,第四段3行,在第九行的地方開始轉折。
此曲的旋律衍生自一首安靜而熱情的智利民謠。不同於其他樂章,... less
video:
Epilogue—Voici le soir Night has come By Morten Lauridsen
【貳和唱】音樂會
時間 / 2015年6月28日
地點 / 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善廳
指揮 / 林志信
鋼琴 / 楊郁雯
Nocturnes By Morten Lauridsen
夜曲 莫頓‧勞律森
莫頓‧勞律森(Morten Lauridsen,1943─)是美國重要的當代作曲家,曾於1994至2001年擔任美國洛杉磯大師合唱團(Los Angeles Master Chorale)駐團作曲家,也在南加大音樂學院(USC Thornton School of Music)教授作... more【貳和唱】音樂會
時間 / 2015年6月28日
地點 / 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善廳
指揮 / 林志信
鋼琴 / 楊郁雯
Nocturnes By Morten Lauridsen
夜曲 莫頓‧勞律森
莫頓‧勞律森(Morten Lauridsen,1943─)是美國重要的當代作曲家,曾於1994至2001年擔任美國洛杉磯大師合唱團(Los Angeles Master Chorale)駐團作曲家,也在南加大音樂學院(USC Thornton School of Music)教授作曲長達30餘年,並於2007年獲得美國國家藝術獎(National Medal of Arts)。他的音樂呈現出古典保守傳統的特質,以簡單的樂曲結構來表現合唱人聲之美,而且在此簡單與純淨的結構中,流露著歌詞豐富的內涵,與如詩如畫般的美感。
《夜曲》是一套四首的聯篇合唱作品,主體的前三個樂章完成於2005年,第四樂章則於2008年加上,其主題與第一樂章相呼應,是為跋。不同於一般的連篇歌曲,這套夜曲的歌詞並非出自同一位作者的同一套詩作,而是分別來自三個不同國籍作者的作品:第一樂章與第四樂章是德國詩人萊納.瑪利亞.里爾克(Rainer Maria Rilke,1875-1926)的法文詩,第二樂章是智利詩人巴勃魯.聶魯達(Pablo Neruda, 1904-1973)所寫之情詩,第三樂章則取材自美國作家詹姆斯.魯弗斯.艾吉 (James Rufus Agee; 1909- 1955)的詩作。作曲家勞律森精準而巧妙地掌握了它們共同的特點:夜晚、浪漫的愛情、以及神秘主義的語彙,藉著豐富的和聲色彩,使得這幾首不同來源的詩作完美地結合成為一個整體。
4. Epilogue—Voici le soir (Night has come)
跋—夜晚降臨
此曲的歌詞亦為萊納.瑪利亞.里爾克(Rainer Maria Rilke)所寫的法文詩。勞律森以豐富而帶有爵士色彩的調式和聲,再次激發了聽者對夜色與愛情的想像!在無伴奏人聲的吟誦之後,鋼琴再次加入,呈現與第一樂章相同的主題,全曲最後在縈繞不已的神秘氛圍中悄然結束….
voici le soir, pendant tout un jour encore
je vous ai beaucoup aimées
collines émues
c’est ... less
video:
風鈴
2012十週年音樂會
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
2012-11-16
指揮: 朱如鳳
伴奏: 許溎芳
詞:余光中
曲:任真慧
此曲受高雄室內合唱團委託,以余光中的詩作入樂,遂選擇意象明晰、聲韻流暢的〈風鈴〉一詩,譜寫成這首作品。我將詩意詮釋為一種晝夜不捨的思念,這樣的思念可以在不同的年齡層、不同的時空下解讀,但思念跟渴望的本質如同貫串全詩及全曲的風鈴意象,來自心底最深的角落,恆常不變、緜延不絕。
「此般地傾聽你的心,在最甜美的歌聲中,如同海潮貼近彼端沉睡的鄉愁。」───引用自... more2012十週年音樂會
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
2012-11-16
指揮: 朱如鳳
伴奏: 許溎芳
詞:余光中
曲:任真慧
此曲受高雄室內合唱團委託,以余光中的詩作入樂,遂選擇意象明晰、聲韻流暢的〈風鈴〉一詩,譜寫成這首作品。我將詩意詮釋為一種晝夜不捨的思念,這樣的思念可以在不同的年齡層、不同的時空下解讀,但思念跟渴望的本質如同貫串全詩及全曲的風鈴意象,來自心底最深的角落,恆常不變、緜延不絕。
「此般地傾聽你的心,在最甜美的歌聲中,如同海潮貼近彼端沉睡的鄉愁。」───引用自作曲者2007年的日記,謹將此曲獻給每個人心中的回憶。 (任真慧 自述)
【歌詞】
我的心是七層塔檐上懸掛的風鈴
叮嚀叮嚀嚀
此起彼落 敲叩著一個人的名字
───你的塔上也感到微震嗎?
這是寂靜的脈搏 日夜不停
你聽見了嗎 叮嚀叮嚀嚀?
這惱人的音調禁不勝禁
除非叫所有的風都改道
鈴都摘掉 塔都推倒
只因我的心是高高低低的風鈴
叮嚀叮嚀嚀
此起彼落
敲叩著一個人的名字
video:
珍妮的辮子
2012十週年音樂會
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
2012-11-16
指揮: 翁佳芬
伴奏: 許溎芳
詞:余光中
曲:周鑫泉
2011年高雄室內合唱團首次與周鑫泉老師合作:以詩人余光中的詩作為題材,讓作曲家以合唱創作為之詮釋。繼去年委託創作並出版〈答案〉(余光中原詩名〈江湖上〉)及〈昨夜你對我一笑〉後,高雄室內合唱團今年再次邀請周老師以混聲合唱的形式創作余光中的〈珍妮的辮子〉。
在這闕充滿故事性的詩品裡,在短短三段、每段四句的詩節中,余光中一方面簡單地描寫外表從長長辮子到一頭捲髮的... more2012十週年音樂會
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
2012-11-16
指揮: 翁佳芬
伴奏: 許溎芳
詞:余光中
曲:周鑫泉
2011年高雄室內合唱團首次與周鑫泉老師合作:以詩人余光中的詩作為題材,讓作曲家以合唱創作為之詮釋。繼去年委託創作並出版〈答案〉(余光中原詩名〈江湖上〉)及〈昨夜你對我一笑〉後,高雄室內合唱團今年再次邀請周老師以混聲合唱的形式創作余光中的〈珍妮的辮子〉。
在這闕充滿故事性的詩品裡,在短短三段、每段四句的詩節中,余光中一方面簡單地描寫外表從長長辮子到一頭捲髮的珍妮,一方面則又深刻地表達詩人內心一縷淡淡失落的複雜感傷:曾幾何時,珍妮那雙如夢般天真、純樸的辮子,竟變成今日「鮮」染、時髦的捲髮?在變化中,詩人感嘆、感懷著珍妮丟掉的豈僅是辮子。
在這首〈珍妮的辮子〉中,周老師以三段式的樂曲形式忠實地與詩人的詩作架構呼應。雖然代表「珍妮」的主題一如詩人與珍妮的相遇,在頭尾段落中重覆出現,然而隨著「辮子變捲髮」,鋼琴伴奏卻發生了截然不同的和聲變化。至於那個名叫「珍妮」的女孩究竟長相為何?忽而五聲音階調式,忽而西洋爵士和聲,作曲家頑皮地把中國內蒙民謠〈虹彩妹妹〉和美國知名詞曲作家佛斯特(Stephen Foster, 1826-64)的〈美麗的夢仙〉(Beautiful Dreamer) 做了一番跨越時空、令人莞爾的「選美」對話。
透過前奏與尾奏的串連音符,作曲家一如詩人同樣在思索、發問:在轉瞬飛逝的歲月裡,當社會不斷快速發展,審美觀、價值觀隨之不斷變遷,還有什麼樣的美好值得在記憶中好好珍藏? (周鑫泉自述)
【歌詞】
當初我認識珍妮的時候,
她還是一個很小的姑娘,
長長的辮子飄在背後,
像一對夢幻的翅膀。
但那是很久,很久的事了,
我很久,很久沒見過她。
人家說珍妮已經長大了,
長長的辮子變成捲髮。
昨天在街上我遇見珍妮,
她拋我一朵鮮紅的微笑,
但是我差一點哭出聲來,
珍妮的辮子哪兒去了? less
video:
祈禱
2012十週年音樂會
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
2012-11-16
指揮: 翁佳芬
伴奏: 許溎芳
詞:余光中
曲:劉聖賢
〈祈禱〉這首詩的文字,簡短卻強烈、深刻,每一次讀它,每一次有不同的感動。當我碰上生活中的低潮、需要找尋倚靠與安全感之時,這首詩的字句似乎表達出我內心想說的話。在決定為〈祈禱〉這首詩譜寫旋律的當下,我嘗試使用音樂理論的曲式、對位等手法來設計整首合唱作品,最後總覺得,音樂的形式設計無法刻劃出這首詩的字裡行間所存在的情感與意涵。當我換個方式,一遍又一遍地細細朗讀這首詩,... more2012十週年音樂會
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
2012-11-16
指揮: 翁佳芬
伴奏: 許溎芳
詞:余光中
曲:劉聖賢
〈祈禱〉這首詩的文字,簡短卻強烈、深刻,每一次讀它,每一次有不同的感動。當我碰上生活中的低潮、需要找尋倚靠與安全感之時,這首詩的字句似乎表達出我內心想說的話。在決定為〈祈禱〉這首詩譜寫旋律的當下,我嘗試使用音樂理論的曲式、對位等手法來設計整首合唱作品,最後總覺得,音樂的形式設計無法刻劃出這首詩的字裡行間所存在的情感與意涵。當我換個方式,一遍又一遍地細細朗讀這首詩,很奇妙地,感動到我內心深處的旋律,有如泉湧般地浮出,終於在第三版的主旋律被記錄下來之後,頓時的意念,清楚地告訴我:「就是這個旋律」。
「吻」是這首詩的關鍵字,每一個吻代表不同的安慰與幫助。為了表現每一個吻帶來的安慰,我讓主旋律在四個聲部之間穿插,時而起、時而落,有如甘泉綿綿不斷地湧出。並且,在前後兩個大樂段裡,相同的文字、相同的旋律,卻唱出不同的節奏。文字與音樂的感動,因不同的時間而有不同的層次。
〈祈禱〉對我而言,不僅僅是宗教,也是親情、友情、愛情。當我完成這首作品時,我要感謝余光中先生,用這麼美的詩句、簡潔有力的文字,將豐沛的情感以最直接的方式記錄下來,使我在不同的時間、空間,都能被碰觸到心靈深處渴望安慰的一面。同時,我也要感謝高雄室內合唱團的指揮翁佳芬教授,以及每一位合唱團員,因為與你們一同享受合唱,才能讓我譜寫出動人的樂章。 (劉聖賢 自述)
【歌詞】
請在我髮上留下一吻,
我就不用戴虛榮的桂冠;
請在我手上留下一吻,
我就不用戴燦爛的指環。
請在我眼上輕輕地一吻,
吻乾我眼中寂寞的清淚;
請在我胸上輕輕地一吻,
吻消我胸中不平的塊壘。
在這寒星顫抖的深夜,
我多麼苦盼你的暖嘴
能蓋在我這冰冷的唇上,
使它不再唱人世的傷悲。 less
video:
最後的住家
2012十週年音樂會
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
2012-11-16
指揮: 朱如鳳
伴奏: 許溎芳
詞:馬偕
曲:鄭智仁
編曲:鄭智仁、萬益嘉
1872年,加拿大傳教士馬偕(1844-1901)登陸打狗後北上淡水,在當年艱困的環境下傳教行醫並娶平埔族女子為妻,1880年建立滬尾偕醫院,亦即馬偕醫院前身;1895年出版的《福爾摩沙紀事》(Far from Formosa)書中記錄他返加拿大述職並吐露他對台灣深刻的愛。
人生的最後,長眠於他衷心所疼愛的台灣土地--現今淡水中學內,竹... more2012十週年音樂會
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
2012-11-16
指揮: 朱如鳳
伴奏: 許溎芳
詞:馬偕
曲:鄭智仁
編曲:鄭智仁、萬益嘉
1872年,加拿大傳教士馬偕(1844-1901)登陸打狗後北上淡水,在當年艱困的環境下傳教行醫並娶平埔族女子為妻,1880年建立滬尾偕醫院,亦即馬偕醫院前身;1895年出版的《福爾摩沙紀事》(Far from Formosa)書中記錄他返加拿大述職並吐露他對台灣深刻的愛。
人生的最後,長眠於他衷心所疼愛的台灣土地--現今淡水中學內,竹林搖曳的墓園。2001年,後人為紀念馬偕逝世百週年,將馬偕書中的心意撰寫有:英文版〈最後的住家〉(My Final Resting Place);華語版(墓園石碑)及台語版,並委由主內李奎然前輩譜曲發表。至今,共有6位作曲家為台語版〈最後的住家〉譜曲(李奎然、鄭明堂、金希文、何嘉駒、陳永鑫、鄭智仁);筆者內心非常感佩這位外國傳教士奉獻台灣這塊土地的精神,故在不同的時空,以當年馬偕同樣的心境為〈最後的住家〉台語版譜曲。
2010年11月7日,作曲前筆者陪家父 瑞堂醫師返母校淡水中學拜訪馬偕墓園,與父親在細雨微風中憑弔這位心懷台灣的故人;除了蒐集詩篇史料,也請教過二十多位資深教會人士、台語專家;詩篇在完成譜曲後同時打上羅馬拼音,讓人得以依循傳唱。謹以此曲獻給每一位疼惜台灣這塊土地的人。 (鄭智仁自述)
【歌詞】
我全心所疼惜的台灣啊,我的青春攏總獻乎你。
我全心所疼惜的台灣啊,我一生的歡喜攏佇遮。
我在雲霧中,看見山嶺,從雲中隙孔,觀望全地。
波浪大海中,遙遠的對岸,我意愛佇遮,眺望無息。
我心未通割離的台灣啊,我的人生攏總獻乎你。
我心未通割離的台灣啊,我一世的快樂攏佇遮。
向望我人生的續尾站,佇大湧拍岸的響聲中。
在竹林搖動的蔭影內,找著我一生,最後住家。 less
video:
當歌聲響起
2012十週年音樂會
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
2012-11-16
指揮: 翁佳芬
伴奏: 許溎芳
詞:谷川俊太郎
曲:松下耕
譯詞:蔡昱姍
松下耕(Ko Matsushita, 1962-)是日本現代活躍的作曲家及合唱指揮,〈當歌聲響起〉(そのひとがうたうとき)是1998年受兵庫縣芦屋高校合唱團委託所寫,歌詞作者谷川俊太郎(Shuntaro Tanikawa, 1931-)是日本家喻戶曉的詩人,松下耕常以其詩詞入曲。歌聲,是合唱團員的攻無不克武器,用來建造和平互信的人間天堂,作者期... more2012十週年音樂會
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
2012-11-16
指揮: 翁佳芬
伴奏: 許溎芳
詞:谷川俊太郎
曲:松下耕
譯詞:蔡昱姍
松下耕(Ko Matsushita, 1962-)是日本現代活躍的作曲家及合唱指揮,〈當歌聲響起〉(そのひとがうたうとき)是1998年受兵庫縣芦屋高校合唱團委託所寫,歌詞作者谷川俊太郎(Shuntaro Tanikawa, 1931-)是日本家喻戶曉的詩人,松下耕常以其詩詞入曲。歌聲,是合唱團員的攻無不克武器,用來建造和平互信的人間天堂,作者期待此曲能譯成各國語言,更深入人心,中文版歌詞在2004年由青年編曲家蔡昱姍翻譯,搭配穿梭在合唱和鋼琴之間的悠揚主旋律,慢快慢三段音樂,陳述了歌聲無遠弗屆的力量。
【歌詞】
當歌聲響起的時候,美妙的旋律從遠方傳來
那歌聲輕輕悄悄進入孤獨老人年少的回憶裡
那歌聲輕輕柔柔安慰著亙古以前徬徨無助的靈魂
在人們爭鬥紛擾的心和心之間,聽見歌聲傳來
歌聲從更遠更遠的地方傳過來,從古老神祕的大海傳來
從遙遠的、寧靜的雪白世界傳來,當歌聲響起的時候
已被遺忘的祈禱中,美妙的旋律從遠方傳來
聽啊,那聲音,像一個源源不絕的深深水井
聽啊,那聲音,展開雙手緊緊抱住無知的罪人
聲音的雙腳用力擊打大地
她的雙眼充滿渴望尋找失喪的靈魂
她的雙耳聽見美妙的聲音
小小嬰孩在母腹中興奮雀躍的迎接新世界
在黑夜凝視中,陌生小孩,他的臉上掛著無助眼淚
世上所有安慰都無法滿足他心靈,他在尋求一個不變永恆答案
歌聲穿越國與國的界限,征服沙漠
融化人們頑固心靈,讓彼此的仇恨化作和平
向著未來美麗的世界傳達祥和慈愛
當歌聲響起的時候,帶來和平新希望
當歌聲響起,那美妙旋律為人們帶來和平
當歌聲響起,那美妙旋律帶給全世界新希望 less
video:
Sure on This Shining Night
2012十週年音樂會
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
2012-11-16
指揮: 朱如鳳
伴奏: 許溎芳
詩:James Agee艾吉
曲:Samuel Barber巴伯
二十世紀美國作曲家巴伯(Samuel Barber, 1910-81)生長於賓夕法尼亞州,畢業於費城寇蒂斯音樂學院,除鋼琴和作曲外,還學習歌唱和指揮。他是傑出的美國新浪漫主義作曲家之一,樂曲中充滿詩情,往往在緊緻與複雜的音樂結構中,展現出乎意外的優美樂句。
〈在這閃亮的夜晚〉原為男中音與鋼琴的獨唱作品,後來改編為混聲... more2012十週年音樂會
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
2012-11-16
指揮: 朱如鳳
伴奏: 許溎芳
詩:James Agee艾吉
曲:Samuel Barber巴伯
二十世紀美國作曲家巴伯(Samuel Barber, 1910-81)生長於賓夕法尼亞州,畢業於費城寇蒂斯音樂學院,除鋼琴和作曲外,還學習歌唱和指揮。他是傑出的美國新浪漫主義作曲家之一,樂曲中充滿詩情,往往在緊緻與複雜的音樂結構中,展現出乎意外的優美樂句。
〈在這閃亮的夜晚〉原為男中音與鋼琴的獨唱作品,後來改編為混聲四部合唱曲,歌詞取自美國詩人艾吉(James Agee, 1909-55)的詩集《允許我行旅》(Permit Me Voyage, 1934)中的〈描述天堂〉(Description of Elysium)一詩,旋律主題在女高音、男高音及女低音聲部間交織,情感綿延不絕,而男低音則以長音為全曲和聲支柱,樂曲充滿表現力。
Sure on this shining night
Of starmade shadows round,
Kindness must watch for me
This side the ground.
The late year lies down the north.
All is healed, all is health.
High summer holds the earth.
Hearts all whole.
Sure on this shining night
I weep for wonder
Wandering far alone
Of shadows on the stars.
在這星影環繞
閃亮的夜晚,
仁慈必看顧我
在地球的這一端。
北國的歲暮,
萬物皆復甦。
盛夏臨據大地,
我重拾完整的心。
在這閃亮夜晚,
我為奇蹟落淚
獨自漫步
在星影下。 less
video:
Våren (Last Spring) 春天
2012十週年音樂會
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
2012-11-16
指揮: 朱如鳳
詩:Aasmund Vinje韋恩葉
曲:Edvard Grieg葛利格
編曲:Thomas Beck貝克
挪威國民樂派作曲家葛利格(Edvard Grieg, 1843-1907)於1880年採用同年代詩人韋恩葉(Aasmund Vinje, 1818-70)的詩作《十二首歌曲》(Tolv melodier, op.33),〈春天〉是其中第二首,原為一首獨唱曲,因著作者對此曲甚為喜愛,也將其改寫為弦樂... more2012十週年音樂會
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
2012-11-16
指揮: 朱如鳳
詩:Aasmund Vinje韋恩葉
曲:Edvard Grieg葛利格
編曲:Thomas Beck貝克
挪威國民樂派作曲家葛利格(Edvard Grieg, 1843-1907)於1880年採用同年代詩人韋恩葉(Aasmund Vinje, 1818-70)的詩作《十二首歌曲》(Tolv melodier, op.33),〈春天〉是其中第二首,原為一首獨唱曲,因著作者對此曲甚為喜愛,也將其改寫為弦樂團曲。
本曲曲名或可譯為「晚春」,描寫一將死之人,眼見人生最後一個春天的感慨與期盼,據說葛利格是為紀念一位早逝的朋友而譜寫此曲,兩段重複的歌詞,展現平易、真摯的情感。本版本則是由挪威當代作曲家貝克(Thomas Beck),改編成的無伴奏混聲合唱曲。
Enno ei gong fekk eg vetren at sjå for våren at røma;
Heggen med tre som der blomar var på, eg atter såg bløma.
Enno ei gong fekk eg isen at sjå frå landet at fljota.
Snjoen at bråna og fossen i å at fyssa og brjota.
Graset det grøne eg enno ein gong fekk skoda med blomar;
Enno eg høyrde at vårfuglen song mot sol og mot sumar.
Ei gong eg sjølv i den vårlege eim, som mettar mitt auga,
Ei gong eg der vil meg finna ein heim og symjande lauga.
Alt det, som våren i møte meg bar og blomen, eg plukkad',
Federnes åndir eg trudde det var, som dansad' og sukkad'.
Derfor eg fann millom bjørkar og bar i våren ei gåta;
Derfor det ljod... less
video:
For unto us a child is born
2012十週年音樂會
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
2012-11-16
指揮: 朱如鳳
伴奏: 許溎芳
詞:以賽亞書九章6節
曲:George Frideric Handel韓德爾
巴洛克時期偉大的作曲家韓德爾(George Frederic Handel, 1685-1759),出生於德國,1712年赴英國發展,以歌劇創作佔有一席之地,然而1730年代歌劇熱潮漸衰,韓德爾遭逢劇院破產,加上身體中風、精神喪亂的危機,在他人生谷底,收到好友詹寧斯(Charles Jennens)寄來神劇《彌... more2012十週年音樂會
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
2012-11-16
指揮: 朱如鳳
伴奏: 許溎芳
詞:以賽亞書九章6節
曲:George Frideric Handel韓德爾
巴洛克時期偉大的作曲家韓德爾(George Frederic Handel, 1685-1759),出生於德國,1712年赴英國發展,以歌劇創作佔有一席之地,然而1730年代歌劇熱潮漸衰,韓德爾遭逢劇院破產,加上身體中風、精神喪亂的危機,在他人生谷底,收到好友詹寧斯(Charles Jennens)寄來神劇《彌賽亞》文本,深受感動,遂在1741年完成了這部長達兩個半小時的巨作,首演大獲成功,也挽救了他的事業。
「彌賽亞」的意思是「救世主」,歌詞依聖經經文寫成,全劇以簡樸流暢的旋律、雄偉的氣勢、華麗的技巧、明亮的和聲交織而成,將人聲與器樂發展到極致,〈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是其中最具聖誕節慶氣氛的一首合唱曲,歌詞取自以賽亞書九章6節,四個聲部如爭豔般展現花腔技巧,四個重複段落層層堆疊,表現世人迎接救主降生的喜樂。
For unto us a child is born,
unto us a son is given,
and the government shall be upon his shoulder;
and his name shall be called
Wonderful, Counsellor, the Mighty God,
the everlasting Father, the Prince of Peace.
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
有一子賜給我們
政權必擔在他的肩頭上
他名稱為
奇妙、策士、全能的上帝
永在的父、和平的君 less